首頁  |
2023年07月04日   星期二
全部搜索結果為87條
  • 泉州古跡名勝賢人 (連載十一)
    南宋地理名著《諸番志》的作者趙汝適為宋太宗八世孫,于嘉定十七年(1224年)提舉泉州市舶司,寶慶元年(1225年)兼權知泉州,接著兼知南外宗正司。《諸番志》成書于寶慶元年,是他任職泉州時所寫的一部關于海外地理與文化的專著,記錄了與泉州有貿易關系的58個地區、族群、國家的狀況,東至日本,西至東非索馬里、北非摩洛哥及地中海東岸國。
    640
  • 閩南傳統建筑“出磚入石”的起源與傳說
    閩南建筑在中國建筑學中被譽為“紅磚文化區”,"出磚入石"是閩南建筑一種獨特的砌墻方式,利用形狀各異的石材、紅磚和瓦礫的交錯堆疊,構筑墻體,交壘疊砌。磚石雖然質地各不相同,以大塊的灰白花崗石與片狀的朱紅色條磚穿插組合,用它筑墻、起厝、鋪埕,呈現出方正、古樸、拙實之美。多樣不規則的結構,反而整體烘托出渾厚、剛毅的磚石氣勢。用這種方法砌墻不但堅固防盜、冬暖夏涼,而且古樸美觀。因而,被人們廣泛采用,沿襲成風,成為我國民居建筑藝術的一大奇景。
    1711
  • “福建木偶戲后繼人才培養計劃”課題驗收
    福建木偶戲后繼人才培養計劃”課題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福建省非遺博覽苑會議室召開驗收會。本次驗收會邀請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國戲曲學院、福建省藝術研究院、廈門大學、閩南師范大學等業界專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及漳州、晉江、惠安、永春劇團代表,對課題成果進行驗收,為下一階段《福建掌中木偶戲現狀調查與研究》的出版做準備。
    2448
  • 重新發現中國海洋文明——解碼泉州世遺
    隨著人們對于歷史文化的熱愛,世界遺產名錄中再添一顆“明珠”。7月26日,一則“世界遺產名錄再添中國項目”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榜。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7月25日下午,世界遺產委員會決定,將“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歷經20年的努力之后,泉州申遺項目終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在宋元時期還被稱為世界聞名的“東方第一大港”,同時也是海上絲綢之路在中國的起點。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申遺成功對于泉州來說也并非是終點,接下來,如何保護與傳承才是業界更應該思考的。
    1970
  • 泉州古跡名勝賢人 (連載二)
    為什么巨大的老子雕像會默默地坐在泉州“清源”山腳,與天地渾為一體,好像在等待世人的親近與重視。   傳說:老子化胡之后云游中原各地,最后選擇清源山羽化升天,真道留在中原,藏于泉州。
    1488
  • 非遺傳承之“永春紙織畫”
    永春紙織畫創始于隋末唐初,是用手工編織紙絲而成的朦朧藝術品,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它除了保持中國畫特具的品格之外,還多了一種“霧里看花”的朦朧之美。
    2206
  • 泉州普度
    普度”一詞由佛教語“普度眾生”演化而來,指普遍引渡所有的亡魂,使他們脫離苦海,登上彼岸。在古代社會,人們認為外氏族成員及本氏族成員非正常死亡者的亡魂,會成為祟禍,危及人間,故崇拜鬼魂。
    2005
  • 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 列入國家文物局規劃
    ? ? ? ?近日,國家文物局印發了《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推進古泉州(刺桐)史跡保護與申遺工作被寫入規劃。
    3091
  • 新時代少見的閩南老物 漸行漸遠的“葭苴”
    說起“葭苴”,老一輩閩南人再熟悉不過了。“以前沒有大袋子,大家就用葭苴來裝東西。”
    3423
  • 鮮為人知的閩臺古代風名
    又是一年臺風季,如今的臺風命名,有花、有草、有山、有神話人物,有趣而易記。其實,古人以前就曾為風命名。
    3993
上一頁123456789下一頁 共87條 - 共9頁
合作伙伴
友情鏈接
特別推薦
首頁
數據庫
品牌資訊
海絲泉州
專題頻道
 二維碼
华人策略菠菜论坛策略-华人策略研究论坛网址泉州品牌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