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魂育人,礪教興邦。這是仰恩大學創始人、愛國華僑吳慶星先生的建校初衷。“一是為國,二是為家,既為遵父母之命,這是小家;又為改變家鄉一窮二白的面貌,這是大家。”1987年,仰恩大學由愛國華僑吳慶星先生及其家族設立的仰恩基金會創辦,是新中國第一所具有頒發國家本科學歷證書和授予學士學位資格的私立大學,2008年,又以良好的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成為福建省第一所通過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民辦高校。
目前,仰恩大學占地面積2000余畝,校園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現有10個學院,3個直屬系部,25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工學、教育學六大學科門類,已經成為一所集教育、科研、生產于一體的高等學府,為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輸送大量高質量人才。大學所在地馬甲鎮,也因吳慶星先生引進的工業化生產方式,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換,當地經濟得到有效帶動,成就了一段教育興邦的佳話。
傳承建校精神 弘揚愛國主義
春風化雨沐桃李,立德樹人葆初心。一直以來,仰恩大學堅持把“育人”放在首位,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加強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以科學人文素養鑄魂,以實踐創新能力固本,切實推進科學教育,愛國教育。
縱觀仰恩大學的歷史,就是一部歸國華僑傾資辦學、造福桑梓的愛國史。仰恩大學不僅將愛國主義融入到教學體系中,還積極組織和開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民俗節日、革命紀念日主題系列活動,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精神等方面積極作為,有效增強了學生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和向心力,力促學子將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不僅搭建了學生自我教育平臺,還不斷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如每年都舉行全校性升國旗、唱國歌儀式,舉辦大型文藝演出、音樂舞會、書畫展、攝影展、球賽、棋賽等豐富多彩的國慶系列活動,還組織選派多個文藝隊赴鄰近鄉鎮巡回演出,帶動周邊百姓一起同歡共慶。
此外,極其重視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傳統兵學文化的傳承弘揚,在創始人吳慶星先生的親自倡導和大力支持下,早在1997年,仰恩大學就開設孫子兵法專業選修課程,2004年,又擴展到面向全校學生開設。在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熏陶培養下,鍛造了仰恩學子愛國重義、勤勉質樸、誠實守信、開拓進取的獨特品格。學校先后榮獲“中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建省教育系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建省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福建省平安校園”“誠實守信示范單位”以及教育部頒發的“國防教育特色學校”等近30項國家和省市級榮譽稱號。
注重實踐教學 培育新型人才
在人才培養方面,仰恩大學格外重視復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強調要培養知識面廣、結構合理,能跨越學科專業之間的界限,對不同專業領域的知識及不同學科的思維方法有所掌握并能夠學能致用的新時代發展的人才。
在專業與課程設置上,仰恩大學一直以高度的開放性關注與回應著社會發展的需求。其所在地泉州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為改革主旨的第三個國家級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在此背景之下,仰恩大學金融學專業構建了“專業認知實踐+課程理論實踐+綜合能力實踐”的三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為培養復合應用型金融人才提供路徑。學校還設置了諸多的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以及跨學科選修課程,并都有不同程度的實踐課時設置。
通過以案例綜合分析、主題研修報告、無領導小組主題討論、可辯性主題辯論賽、情景實務模擬、業界導師進課堂、課證融通等諸多形式開展實踐教學工作。同時,仰恩大學還通過綜合能力實踐,實現學科知識的交叉應用,提升人才對社會發展和經濟活動的適應能力以及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將金融及其他學科知識內化為素養、能力,實現學以致用。
2018年11月,福建省教育評估研究中心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以160983份全省高校畢業生的文本簡歷為樣本基礎發布的《福建省本科高校畢業生競爭力報告》顯示,仰恩大學畢業生“執行能力”“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指標在省內本科高校中均名列前茅。
“無論我們走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所講的話,也是仰恩大學建校三十多年來一直堅持的辦學宗旨與理念。未來,這句話也將成為仰恩大學揚帆遠航的一面旗幟,激勵廣大師生團結奮斗、砥礪前行。
本刊記者 鐘麗云 包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