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煎糕松軟滑潤,富有彈性,經濟實惠,食用方便,是福建省泉州人們經常食用的漢族特色糕類早點之一,此糕呈錐形,內似蜂窩,食松軟,夾層香甜,是冬春季節的特色早點。滿煎糕口感松軟,黑芝麻、冬瓜、花生碎混合的飽滿夾層,被厚厚的皮包裹住,一口咬下去有股莫名滿足感,甜而不膩。它是泉州人的經典早點,平時配碗豆漿當早餐吃,不能更完美了!
滿煎糕,滿是達到極點的意思(閩南話里讀muan,第三音),是閩南人常吃的一道面點,糕外表平平,中間層的“細胞”比較大,切面層看起來呈牙齒狀,剛出爐的時候吃,表皮有點脆,中間糕體很Q。如果放到隔天,表皮由于接觸空氣太久會軟掉。滿煎糕可是具有閩南特色的傳統面點,清晨起來,胃口還沒完全打開,喝上一杯剛榨好的豆漿,配上剛出爐還冒著香氣的滿煎糕,頓時神清氣爽。為了能讓喜歡滿煎糕的顧客吃上最傳統的小吃,街上小吃店里的老板可是在前天晚上就要開始備料,然后每天早上的6點準時出攤,風雨無阻地服務著喜歡它的顧客。
制作滿煎糕時,先將紅糖及面粉攪拌均勻,充分融合。這道發酵程序雖簡單,但在行家的眼睛里卻關乎成敗。若發酵不充分,滿煎糕無法做出孔洞的效果,厚實笨重沒了松軟彈牙的感覺。若發酵得恰到好處,接下來的煎糕程序便是水到渠成。只消備一個圓形的平底鍋,將紅糖面漿均勻攤于其上即可。面漿受熱后慢慢鼓漲起來,待面上出現蜂窩狀的孔洞,便可以撒上花生粉和白糖做內餡,再沿著中心線將另一半翻拼過來。待兩面微焦,滿煎糕便大功告成。食用時,只需要用刀切下一塊即可。趕得巧的食客,若逢滿煎糕剛出爐,那松軟勁更勝一籌,香味也較微涼后更濃烈。若嫌滿煎糕太過甜膩,還可以選擇街邊上的“簡化版”。它將花生粉和白糖省掉,只留下糕體本身拌合的紅糖,正是甜得恰到好處。有些商家照顧到顧客的脾胃,近年來也將糕體越做越薄,即便吃多了也不至于生出厭膩之感。
滿煎糕起鍋前要對折,再放到竹篩上曬涼。熱的滿煎糕口感不好,不夠彈嫩,只有涼了才會有彈性和韌性,再趕時間也要等。煤爐做出來的滿煎糕,整個內部松軟富有彈性,還帶著淡淡的花生芝麻香,吃上一口香甜而不膩人。在福建泉州的老街巷里,古早味飄香,滿煎糕也早已超出了原本的內涵,成為了思鄉念家、懷念兒時的感情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