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晉江下游東北岸,與泉州市區三面接壤。距廈門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因為山上泉眼諸多別稱“泉山”,因山高入云稱“齊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稱“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稱“三臺山”。
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圣墓三大片區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是閩中戴云山余脈景區方圓有四十華里,主峰海拔498米,峰巒起伏,巖石遍布,與泉州市山城相依,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吸引了眾多的海外游客。
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于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占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清源山自然景色秀麗,人文景觀繪萃。經過了歷代開發,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跡現存完好的有宋、元時期石雕造像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700方,元、明兩代花崗巖仿木結構的石室多處。最負盛名的老君造像,系全國最大的、雕刻年代最早、藝術價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風石刻,是研究我國古代海外交通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唐武德年間,穆罕默德門徒三賢、四賢來泉州傳教,歿葬于靈山,稱伊斯蘭圣墓,其旁有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為我國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跡。
自古以來,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臺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為勝。